广东省科技图书馆 | 咨询热线:020-37656531  
     
新材料 生物技术 环境科学 海洋科学 光机电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 交流平台
 
行星际等离子区对火星探测器距离观测量的影响
作者:李杰[1] 胡松杰[2];    出处:海洋测绘. 2010,30(2).-32-34

 
关键词:行星际等离子区延迟 电子密度模型 距离观测量 误差量级 太阳-地球-探测器夹角
 
文章摘要:根据Muhleman和Anderson在1981年给出的行星际空间等离子体密度模型,模拟计算了行星际等离子区对8GHz电波的距离延迟与太阳-地球-航天器夹角(SEP)和光路径长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本文的模拟条件下,距离延迟随SEP和工从几毫米变化到几十米。最后,分别仿真了一条地火转移轨道和环火星轨道,计算了两种情况下行星际等离子区延迟对测站到航天器距离观测量的影响。
 
详细内容请点击全文下载...
全文下载
详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 邮编:510070
版权所有: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建议分辨率1024*768以上) 粤ICP备05059360号
互动邮箱:stlib@stlib.cn; zhangrui@stlib.cn
部门博客:http://diglib.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