滆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
作者:陶雪梅[1] 王先云[2] 王丽卿[1] 郑小燕[3] 张玮[1]; 出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1).-81-86 |
关键词:滆湖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
中文 |
文章摘要:为了解涌湖浮游动物群落现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对涌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涌湖后生浮游动物为100种,轮虫25属52种,枝角类12属21种,桡足类14属27种。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有萼花臂尾轮虫(BrachmnuscaZycift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nhratrigla)、桡足幼体(copepodid)和长额象鼻潘(Bosmina longirostris)。后生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1572L^-1,轮虫数量占后生浮游动物总数的98.7%,后生浮游动物密度以春季为最大。后生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为2.34mg·L^-1,生物量以夏季为最大,枝角类生物量与桡足类密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16,P〈0.01),轮虫生物量与桡足类生物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5)。洞湖后生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各季节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后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M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表明漏湖水体处于轻一中污染状态。 |
详细内容请点击全文下载... |
全文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