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图书馆 | 咨询热线:020-37656531  
     
新材料 生物技术 环境科学 海洋科学 光机电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 交流平台
 
2002年夏季广东陆架边缘上升流海域的内潮现象及其局地反馈初探
作者:潘爱军 李立 郭小钢 许金电;    出处:台湾海峡. 2012,31(2).-151-159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上升流 内潮 陆架边缘 临界反射 广东海域
中文
 
文章摘要:基于2002年夏季开展的"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法及对环境的影响"观测项目获得的往复走航温盐流资料,结合同期的卫星观测(风、SST、海表动力高度)数据,初步探讨了粤东陆架边缘上升流区的内潮现象及其局地反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粤东陆架边缘海域存在显著的、间歇性的相对低温海水的沿陆坡涌升现象,其中A航段的低温(18~23℃)海水涌升发生在约50~150m深度,B航段的低温(〈18℃)海水涌升则主要位于150 m以深.由于观测期间海表风变化很小,而海洋涡旋在几周至几个月内相对稳定,并且研究海域涡旋对流场的影响似乎局限于75 m以浅的上层海洋,因而A、B航段的差异显然不能用海表风或海表动力高度变化来解释.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粤东陆架边缘上升流区存在显著的内潮现象,尽管资料所限使得我们无法准确判定该内潮性质,往复走航海流剖面的确揭示了1阶和5阶内潮模的存在.内潮的不同模态极大地改变了上层海洋的热力和环流结构;低阶内潮模导致沿最大温度水平梯度处水温的剧烈垂向起伏(〉30 m)以及跃层两侧的海流反向现象;高阶内潮模导致垂直陆坡方向水平流速的多次反向,强烈的流剪切可能与增强的混合联系在一起.导致低阶内潮模(A航段)向高阶内潮模(B航段)转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内潮特征线倾角与地形坡度比较接近而激发的"临界反射"效应.分析结果还表明,不同内潮模态导致的环流结构变异叠加在背景环流场之上,会显著影响粤东陆架边缘上升流的空间结构及强度.
 
详细内容请点击全文下载...
全文下载
详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 邮编:510070
版权所有: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建议分辨率1024*768以上) 粤ICP备05059360号
互动邮箱:stlib@stlib.cn; zhangrui@stlib.cn
部门博客:http://diglib.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