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太平洋表层海水中添加氮、磷的现场培养实验- 作者:唐松 出处:海洋通报. 2010,29(4).-402-406
- 摘要:借助"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在东太平洋表层海水进行了添加氮、磷的现场培养实验。现场记录了实验水体温度的变化,用分光光度法对水体硝酸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进行了检测,并用荧光法分析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氮的添加会引起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短期内快速增大,同时伴随硝酸盐浓度的显著降低,而单独添加P对水体中叶绿素a...
江苏盐城原生盐沼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作者:左平[1,2] 赵善道[1,2] 赵雪琴... 出处:海洋通报. 2010,29(4).-372-377
- 摘要:根据2008年7月25-30日在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进行的滩面表层沉积物取样调查,分析了核心区不同滩面表层沉积物的全Hg、As、Cd、Cr、Cu、Pb、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除Hg外,其它元素的浓度均已超过了江苏省海岸带的背景值,其中全Hg、As、Cr、Pb、Zn的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标准,...
海洋生物固氮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润 陈敏 出处:台湾海峡. 2010,29(3).-428-433
- 摘要:近年来,海洋生物固氮作用研究已成为海洋氮循环研究热点之一,因为它补充了海洋中的结合态氮,影响着海洋氮储库的收支平衡,进而调控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并因此与海洋颗粒有机碳的迁出以及海洋对大气CO2的吸收密切相关.海洋生物固氮作用的研究主要是在近30a开展起来的,现有观点认为全球海洋生物固氮速率为100~200 Tg/a....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分析- 作者:蔡龙炎 出处:台湾海峡. 2010,29(3).-325-331
- 摘要:通过测定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对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发现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可分为4类:无污染(Igeo〈0)的元素为Co(Igeo=-0.67);轻-中度污染(0〈Igeo〈1)的元素为Cr(Igeo=0.65)、As(Igeo=0.52)...
湄洲湾中部水体石油类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趋势- 作者:汪立宜 田春雨 王宪 出处:台湾海峡. 2010,29(3).-320-324
- 摘要:于2006~2008年间2次对湄洲湾中部海域水体中石油类含量进行了调查,发现2006年该海域水体石油类含量为9.27~78.91μg/dm^3,平均含量为28.12μg/dm^3;2008年湄洲湾中部海水石油类含量为8.36~23.34μg/dm^3,平均含量为15.10μg/dm^3.在垂直方向上,其石油类含量的...
湄洲湾中部水体石油类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趋势- 作者:汪立宜 田春雨 王宪 出处:台湾海峡. 2010,29(3).-320-324
- 摘要:于2006~2008年间2次对湄洲湾中部海域水体中石油类含量进行了调查,发现2006年该海域水体石油类含量为9.27~78.91μg/dm^3,平均含量为28.12μg/dm^3;2008年湄洲湾中部海水石油类含量为8.36~23.34μg/dm^3,平均含量为15.10μg/dm^3.在垂直方向上,其石油类含量的...
厦门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 作者:陈宝红[1,2] 林辉[2] 张春华[3... 出处:台湾海峡. 2010,29(3).-314-319
- 摘要:根据2003~2008年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于厦门海域开展的海洋环境调查的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区域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该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都较高,分别为0.50、0.031 mg/dm^3.其营养盐含量的区域分布相差较大,其中九龙江口水体无机氮含量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