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库

  •   天然海沙中水动态结冰与渗透率研究
  • 作者:赵洁;孙始财;孔亚运;张勇;彭霞;    出处:应用化工2017,46(05):862-866
  • 摘要:利用冰/水合物动态形成实验装置研究了天然海沙中水动态结冰规律与渗透率特性。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水的循环抑制冰核的发生,而天然海沙有利于冰的成核;随着冰的饱和度增加,天然海沙的渗透率下降,两者呈多项式关系。将实验结果与三种水合物渗透率模型计算

  •   台湾岛及其邻近区域弧-陆碰撞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 作者:吴啸龙;    出处:测绘学报2017,46(02):268
  • 摘要: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的弧-陆碰撞带是一个构造形式复杂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带,是西太平洋构造域现今火山、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以俯冲为主兼有碰撞,影响了我国大陆边缘乃至整个板块内部动力学过程和应力分布。该

  •   曹妃甸近岸表层沉积物粒度和粘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
  • 作者:祝贺;孙志高;衣华鹏;王传远;任鹏;    出处:地球与环境2017,45(03):306-313
  • 摘要:为探讨曹妃甸近岸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和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利用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的方法对曹妃甸近岸海区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近岸海区沉积物以粉砂为主(45.2%),其次是砂(30.2%)和粘土(

  •   西太平洋边缘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作者:李学杰;王哲;姚永坚;高红芳;李波;    出处:中国地质2017,44(06):1102-1114
  • 摘要:西太平洋边缘构造带是地球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板块边界,以台湾和马鲁古海为界,自北往南大致可以分为3段。北段是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千岛海盆、日本海盆及冲绳海槽均为典型的弧后扩张盆地。中段菲律宾岛弧构造带为双向俯冲带,构造复杂,新生代经历大的位

  •   两时期海岸线间变迁区域自动构建算法
  • 作者:田善君;吴冲龙;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12):1738-1743
  • 摘要:当前对于涉及两个时期间海岸线蚀退型和淤积型区域的构建研究尚缺乏较为自动准确的方法。将两个时期的海岸线视为有向且无自相交的曲线,相互打断为若干有向折线段。通过总结各类型区域边界的构成规律,提出两时期海岸线间变迁区域的自动构建算法。构成变迁区域

  •   沉积区—剥蚀区古地貌一体化恢复及古水系研究_以渤海湾盆地辽东东地区馆陶组为例
  • 作者:鲜本忠;王震;马立驰;晁储志;蒲强;景安...    出处:地球科学2017,42(11):1922-1935
  • 摘要:古地貌是控制古水系、沉积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东部的辽东东地区中新世馆陶组为例,对馆陶组的沉积区和剥蚀区分别开展了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以增进对研究区古水系、源-汇系统的整体认识,为其物源体系、沉积环境、

  •   琼东南盆地西区梅山组海底扇岩相-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意义
  • 作者:尤丽;刘才;钟佳;李才;吴仕玖;代龙;    出处:地球科学2017,42(09):1531-1540
  • 摘要: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西区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海底扇是当前天然气勘探重点领域,通过研究其岩石类型、轻/重矿物与地球化学特征,判断沉积源区性质,为储层评价及预测提供地质基础.结果表明: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发育粉、中-粗砂岩,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岩屑

  • 进入数据库...      请浏览:命中 5867 篇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