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浮岩前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玉祥;曾志刚;殷学博;齐海燕;李禾;王... 出处:海洋科学. 2017,41(07):64-70
- 摘要:为了解海底浮岩气孔充填物对全岩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并获得有效的海底浮岩前处理方法,对冲绳海槽中部的浮岩碎成大于5 cm,1~2 cm及小于5 mm的碎块分别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对清洗的效果进行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及生源要素分布特征- 作者:樊鑫;程芳晋;俞志明;宋秀贤; 出处:海洋科学. 2017,41(07):105-112
- 摘要:针对2015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所采集的4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粒径分析以及生物硅(BSi)、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等生源要素参数的测定,系统探讨了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径及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
近2000年来福建南部海岸沙丘记录的风沙活动序列- 作者:徐晓琳;李志忠;靳建辉;程延;于晓莉;赖... 出处:海洋科学. 2017,41(06):79-91
- 摘要:对福建南部漳浦地区赤湖海岸沙丘(CH)和大澳海岸沙丘(CDS)近2 000年以来海岸风沙活动历史及其东亚冬季风(EAWM)的关系进行研究。在野外沙丘剖面沉积构造考察基础上,通过光释光(OSL)测年技术重建研究区海岸风沙活动序列。结果表明:(
南海海盆IODP349钻井岩心的生热元素测试与应用研究- 作者:徐行;董淼;陈爱华;张健;贾香; 出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41(06):1128-1134
- 摘要:放射性生热率是岩石热物性参数之一,也是研究岩石圈热结构和构造热演化的重要参数。针对南海海盆区缺少岩石生热率资料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IODP349航次中的测井资料,测试钻井岩心样品的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通过计算得出:玄武岩样品的生热
裂后岩浆活动中岩床复合体的特征_以南海北部和南极西罗斯海地区为例- 作者:张峤;高金耀;吴时国; 出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41(06):1022-1038
- 摘要:由于蕴含着潜在的油气勘探和资源储藏信息,岩床复合体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研究。本文基于南海北部三维地震资料以及南极罗斯海地区二维多道地震资料,对岩床复合体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进行分析,对两个地区岩床复合体的形成时间进行判断,阐述岩床复合体的侵位机制
江苏省连云港市前三岛附近海域地球化学特征及风险指标探讨- 作者:梁胜跃;刘建东;郭炳跃;徐明钻;祁超;金... 出处:物探与化探. 2017,41(05):963-971+990
- 摘要:通过对前三岛海域进行海底沉积物和海水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26项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沉积物中大部分指标属于均匀型分布且与背景值总体接近,海底沉积物及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地点也存在部分指标含量较高,甚至个别指标超标的现象,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 作者:代振飞;薛勇;章海波;涂晨;骆永明; 出处:海洋科学. 2017,41(05):42-49
- 摘要:采用0.1 mol/L HCl和1%Na2CO3两步连续提取法,对103个渤海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生物硅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范围为7.3~54.7 g/kg,均值31.5 g/kg,高于其他相关调查,原因可能是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