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库

  •   遥感水边线技术在潮间带冲淤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 作者:张明[1] 蒋雪中[2] 郝媛媛[1] ...    出处:海洋通报2010,29(2).-176-181
  • 摘要:以辽东湾盘锦滩为试验区,利用遥感水边线方法研究了潮间带的冲淤演变,结合遥感水边线和海图0m线边界建立了3个时段的潮滩数字高程模型,获得了辽东湾盘锦滩不同时段近20a来的冲淤空间变化,并用2008年实测地形资料对遥感水边线和反演地形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Landsat5,4,2合成彩色影像上目视解译的水边线与实...

  •   北部湾沿海最大风速分布特征及工程设计风速推算
  • 作者:苏志 范万新 黄颖 周绍毅    出处:台湾海峡2010,29(2).-167-172
  • 摘要:利用北部湾沿海7个气象站建站至2008年的年最大风速资料,采用指数律风速廓线公式和"时次换算"方法对年最大风速进行订正,得到长年代10m高度10min平均年最大风速序列;采用离差系数Cv分析最大风速的年际变化,应用极值Ⅰ型分布推算北部湾沿海距地10m高50a一遇和100a一遇风速的极大值.结果表明,北部湾沿海年最大...

  •   洋山港区堵汊工程对海底地形影响初探
  • 作者:杨忠勇 李娜 虞志英 程和琴 李身铎    出处:海洋通报2010,29(2).-166-171
  • 摘要:基于洋山港海域内长系列ADCP断面走航及定点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洋山港区在Ⅰ—Ⅲ期工程影响下海域内潮动力的变化及其对海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洋山—镬盖塘、大乌龟—颗珠山及将军帽—大指头岛三个汊道的封堵及填海,在北岛链以小洋山岛为基础形成一长方形陆域,且在陆域南沿形成一长约5.7km的顺直岸线。工...

  •   洋山港区堵汊工程对海底地形影响初探
  • 作者:杨忠勇 李娜 虞志英 程和琴 李身铎    出处:海洋通报2010,29(2).-166-171
  • 摘要:基于洋山港海域内长系列ADCP断面走航及定点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洋山港区在Ⅰ—Ⅲ期工程影响下海域内潮动力的变化及其对海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洋山—镬盖塘、大乌龟—颗珠山及将军帽—大指头岛三个汊道的封堵及填海,在北岛链以小洋山岛为基础形成一长方形陆域,且在陆域南沿形成一长约5.7km的顺直岸线。工...

  •   原油海底管道掺气混输的可行性研究
  • 作者:王聚锋[1] 朱永东[1] 朱凯[1] ...    出处:油气储运2010,29(2).-130-132
  • 摘要:利用OLGA2000多相流非稳态模拟软件,对LD10-1CEP至陆地终端的海底输油管道每天增输5×104m^3天然气的工艺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油气混输工艺是可行的,虽然管道中会出现段塞流,但并不严重,仅需在终端设置一个分离器或段塞流捕集器即可控制段塞流。经过计算,分离器的理论最小容积为33.76m^...

  •   海港码头混凝土结构干湿交替区域氯离子侵蚀规律研究
  • 作者:王晓舟[1,2] 金伟良[2]    出处:海洋工程2010,28(4).-97-104,110
  • 摘要:基于对乍浦港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数据,分析干湿交替区域氯离子侵蚀状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建立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扩散系数随高程、季节、材料、及服役时间的关系,提出基于海域气象条件推定扩散模型统计参数的经验计算公式,并根据设计潮位确定氯离子严重侵蚀区域范围,可为耐久性设计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   海洋平台结构损伤识别与定位新方法及试验验证
  • 作者:嵇春艳 陈明璐 元志明 张健    出处:海洋工程2010,28(4).-9-17
  • 摘要: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局域化特性和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性,结合两者优点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的海洋平台三步法损伤定位方法。对海洋平台结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提取小波包特征向量,将小波包结点能量变化量指标作为BP网络的输入向量,逐步确定损伤位置。设计一典型导管架式海洋平台试验模型,分别进行岸上...

  • 进入数据库...      请浏览:命中 3702 篇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