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库

  •   试论我国交通水下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与体系
  • 作者:俞则人 张国光    出处:海洋通报1998,17(4).-70-78
  • 摘要:从回顾世界了水下工程技术的概念发展演绎和新进展着手,分析了现代水下 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体系和主要特征,评估了我国水下工程技术的状况及体系。并就我国交通下水下工程的学科内涵、体系划分、及春在交通运输建设和救助打捞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试论我国交通水下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与体系
  • 作者:俞则人 张国光    出处:海洋通报1998,17(4).-70-78
  • 摘要:从回顾世界了水下工程技术的概念发展演绎和新进展着手,分析了现代水下 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体系和主要特征,评估了我国水下工程技术的状况及体系。并就我国交通下水下工程的学科内涵、体系划分、及春在交通运输建设和救助打捞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大长山岛海底输水管道工程对海域环境影响的初步探讨
  • 作者:张秀云 焦亦平    出处:海洋通报1998,17(4).-63-69
  • 摘要:针对里长山水道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数值值模型,选择沿输水管线上两个开挖段作为污染源,对旋工期间产生的悬浮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揭示、在两开挖段上,其悬浮物的浓度最大增值均这10.0mg/L,影响范围仅在距污染源500m以内海域,且这种影响属暂时现象,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仍可保持海域一类水质,不...

  •   大长山岛海底输水管道工程对海域环境影响的初步探讨
  • 作者:张秀云 焦亦平    出处:海洋通报1998,17(4).-63-69
  • 摘要:针对里长山水道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数值值模型,选择沿输水管线上两个开挖段作为污染源,对旋工期间产生的悬浮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揭示、在两开挖段上,其悬浮物的浓度最大增值均这10.0mg/L,影响范围仅在距污染源500m以内海域,且这种影响属暂时现象,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仍可保持海域一类水质,不...

  •   大长山岛海底输水管道工程对海域环境影响的初步探讨
  • 作者:张秀云 焦亦平    出处:海洋通报1998,17(4).-63-69
  • 摘要:针对里长山水道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数值值模型,选择沿输水管线上两个开挖段作为污染源,对旋工期间产生的悬浮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揭示、在两开挖段上,其悬浮物的浓度最大增值均这10.0mg/L,影响范围仅在距污染源500m以内海域,且这种影响属暂时现象,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仍可保持海域一类水质,不...

  •   虾峙门水道口门区动力和动力沉积特性
  • 作者:蒋国俊 姚炎明    出处:海洋通报1998,17(4).-46-54
  • 摘要:根据浙江舟山群岛东部峙门口门区的水文泥沙和沉积资料,在分析水动力特性和和悬沙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采样资料,论述了虾峙门口门区的动力沉积特性。文章指出,虾峙门口门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和以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为主体的泥沙供给,形成以细颗粒泥沙絮凝沉积为主,粗粉沙以上粒级泥沙单颗粒重为沉积为副的沉积机理,这种沉积机理与...

  •   虾峙门水道口门区动力和动力沉积特性
  • 作者:蒋国俊 姚炎明    出处:海洋通报1998,17(4).-46-54
  • 摘要:根据浙江舟山群岛东部峙门口门区的水文泥沙和沉积资料,在分析水动力特性和和悬沙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采样资料,论述了虾峙门口门区的动力沉积特性。文章指出,虾峙门口门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和以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为主体的泥沙供给,形成以细颗粒泥沙絮凝沉积为主,粗粉沙以上粒级泥沙单颗粒重为沉积为副的沉积机理,这种沉积机理与...

  • 进入数据库...      请浏览:命中 3702 篇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