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论我国交通水下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与体系- 作者:俞则人 张国光 出处:海洋通报. 1998 17(4)
- 摘要:从回顾世界水下工程技术的概念发展演绎和最新进展着手,分析了现代水下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体系和主要特征,评估了我国水下工程技术的状况及体系,并就我国交通水下工程技术的学科内涵、体系划分,及其在交通运输建设和救助打捞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虾峙门水道口门区动力和动力沉积特性- 作者:蒋国俊 姚炎明 出处:海洋通报. 1998 17(4)
- 摘要:根据浙江舟山群岛东部虾峙门口门区的水文泥沙和沉积资料,在分析水动力特性和悬沙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采样资料,论述了虾峙门口门区的动力沉积特性。文章指出,虾峙门口门区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和以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为主体的泥沙供给,形成以细颗粒泥沙絮凝沉积为主,粗粉沙以上粒级泥沙单颗粒重力沉积为列的沉积机理。这种沉积机理与...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作者:李相然 出处:海洋通报. 1998 17(2)
- 摘要:滩涂是海陆之间极为活跃的地带,也是近代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现状,对滩涂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床面稳定性条件在永定新河河床演变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董文军 朱志夏 出处:海洋通报. 1998 17(1)
- 摘要:本文通过对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的深人研究.认为河床的冲淤变化不仅取决于河道水流的挟沙能力.还应受到床面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引人了床面失撼流速的概念,并把它应用到永定新河河床冲淤演变模型计算之中,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良好的符合效果。
大长山岛海底输水管道工程对海域环境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秀云 焦亦平 张凤林 出处:海洋通报. 1998 17 (4)
- 摘要:针对里长山水道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数据值模型。选择沿输水管线上两个开挖段作为污染源,对施工期问产生的悬浮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揭示:在两开挖段上,其悬浮物的浓度最大增值均不超过10·Omg/L,影响范围仅在距污染源500m以内海域,且这种影响属暂时现象,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仍可保持海域一类水质...
锦州港海底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作者:张秀云 韩康 出处:海洋通报. 1998 17 (1)
- 摘要:根据海区的特点建立数值计算棋型,并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排放系统与受纳系统作为整体考虑预测工程运行期间油品事故性泄翻对附近海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论事故何时发牛,湾内海水中油的含量均不超过一类水质标准门按照国家水质标准《GB 3097-82》的规定该海域仍可满足现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简便实用的三角网格生成法- 作者:朱志夏 李世森 陈虹 出处:海洋通报. 1998 17 (6)
- 摘要: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种对于平面域内离散节点的三角网格计算机自动生成的简便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算法简单、易于编程、快速、高效和实用等特点,同时运用屏幕显示技术增加了可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