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库

  •   东大港与豆腐渣腰门交汇区潮流动力特征分析
  • 作者:吴德安 张忍顺 张正龙    出处:海洋科学2004,28(10).-38-41
  • 摘要: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与豆腐渣水道交汇处5号站位连续两个潮次流速测量资料进行分析,对该交汇区域的潮流特征和潮流过程有了近一步认识,拟合给出了潮汐过程流速垂线分布表达式。

  •   三维极限波的产生方法及特性
  • 作者:柳淑学[1] 洪起庸[2]    出处:海洋学报2004,26(6).-133-142
  • 摘要:极限破碎波浪是造成海洋结构物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极限波浪的产生方法和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利用长波传播快、短波传播慢的原理,从理论上给出了产生三维极限波的方法,利用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数值模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研究了中心频率、频率宽度和频谱形式等对极限波浪特性的影响,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

  •   海浪混合参数化的渤海、黄海、东海水动力环境数值模拟
  • 作者:胡好国[1] 袁业立[1] 万振文[2]    出处:海洋学报2004,26(4).-19-32
  • 摘要:在浪一流耦合的概念下,对Princeton Ocean Model(POM)模式进行改进,增加特征波参数下的海浪混合作用,并把潮流和环流同时模拟,得到了渤海、黄海、东海典型的环流和水文特征,特别是夏季黄海的温跃层现象,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路径以及我国东部海域冬季和夏季典型环流等.研究表明,海浪的作用使海洋上层混合得更...

  •   柱对称双浮子波能装置散射问题的解析方法
  • 作者:吴必军[1] 郑永红[2] 游亚戈[2]...    出处:海洋学报2004,26(3).-115-125
  • 摘要:通过构造绕射势特解的一种新表达式,基于特征函数展开法提出了线性入射波作用下柱对称双振荡浮子波能装置散射问题的一种新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垂向波浪激励力.从速度势的求解过程可知,绕射势和辐射势的计算量相当。但垂向波浪激励力的计算比采用HaSkind关系方法简单得多,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另外对不同工况下垂向波浪激...

  •   海洋激流的观测实验及分析讨论
  • 作者:修日晨 张自历 刘爱菊    出处:海洋学报2004,26(2).-118-124
  • 摘要:海洋中存在着冲击力极强的海洋激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就开始对大洋海底激流进行现场观测.据报道,他们所观测到的异常的底层流速的最大值仅为0.4m/s,却被视之为海底激流加以分析研究.

  •   遗传算法在多向随机波浪反射分析中的应用
  • 作者:俞聿修[1] 吴喜德[1] 李毓湘[2]    出处:海洋学报2004,26(1).-95-104
  •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分析多向入、反射波浪共存场中入射波浪的方向分布、波浪的反射系数和更射面位置的应用,对入射波浪的方向分布、波浪的反射系数和反射面位置通过遗传优化模拟和理论互谱的差别组成适应函数来确定,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多向入、反射波浪场中遗传算法能够精确地分离入、反射波浪,而且不需要预先确定反射面位...

  •   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
  • 作者:张启龙 翁学传 侯一筠 程明华 颜廷壮    出处:海洋学报2004,26(1).-33-39
  • 摘要:基于1950~2000年太平洋月平均SST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特征。结果表明:暖池表层暖水纬向运移的年际(2~8a)和年代际(10~16a)变化都非常明显;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于1982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跃变后暖水东界的平均位置比跃变前东移了10个经度;表层...

  • 进入数据库...      请浏览:命中 564 篇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