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绕极流的理论模型之一——不计澳洲和非洲的阻挡作用- 作者:张庆华;曲媛媛;尹训强;马建; 出处: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7,32(06):659-670
- 摘要:南极绕极流是由南大洋强劲西风带所驱动的地球上唯一一支经向无边界的纬向环流。在不计澳洲(及非洲)阻拦作用的条件下,该文在南美洲将南大洋切开,展开成经纬度坐标下的狭长带状区域,在该海区求解描述海水大尺度运动的地转涡度方程。将流函数在经纬两个方向
基于马尔科夫方法的区域水交换研究- 作者:赵杨;张学庆;辛力; 出处: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7,32(05):623-629
- 摘要:海洋中,在周期性潮流动力条件下,区域间的水体交换可近似认为满足马尔科夫性,利用该性质,可以快速有效地预测区域间的水交换问题。该文以渤海辽河口为研究区域,通过粒子跟踪方法得到区域间的概率传输矩阵,根据马尔科夫性,利用概率传输矩阵对辽河口水交换
基于FVCOM的黄渤海潮波运动的数值模拟- 作者:黄学智;张瑞瑾;马荍沣;姜英宝;孙家文; 出处: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32(05):617-624
-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黄渤海潮波数值研究,采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进行试验并对其底摩擦项进行了改进,对黄渤海的潮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37个潮位站和3个海域海流的实测资料,对比了调和常数、潮位和潮流数据,计算结果均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通过对计算
“流花”张力腿平台内孤立波载荷特性- 作者:余海廷;陈科;尤云祥;陈敏; 出处: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7,32(05):600-614
- 摘要:该文在重力式密度分层水槽中,对"流花"张力腿平台在内孤立波作用下的载荷特性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同时,基于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的Kd V、e Kd V和MCC理论,建立了该台的内孤立波载荷理论模型。研究表明,该平台的水平力主要为立柱与沉箱的拖曳
下凹内孤立波流场与横置细长潜体相互作用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武军林;魏岗;杜辉; 出处: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7,32(05):592-599
- 摘要:该文在大型重力式分层流水槽中开展横置细长潜体遭遇下凹内孤立波的流场和作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采用PIV技术测量内孤立波及其与潜体相互作用时的流场变化,同时利用测力传感器测量潜体所受水平与垂向力的变化,分析入射波振幅以及潜体潜深变化对作用力的影
开阔海域越洋海啸波高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 作者:张志成;吴卫;刘桦;任智源; 出处: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7,32(04):433-440
- 摘要:该文研究了开阔海域中越洋海啸波高的简化计算方法。基于选取具有一系列断裂带长宽比的震源参数,采用Okada弹性变形理论生成初始海底变形,运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非线性浅水方程数值模型,模拟地震激发海啸在4 000 m水深的平底地形上的传播过程。通
耦合模式中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年代际可预报性和预报技巧的季节依赖性- 作者:容新尧;刘征宇;Liu Yun;段晚锁; 出处:地球科学进展. 2017,32(04):382-395
- 摘要:利用一个全球耦合环流模式在理想模式框架下进行了3组动力预报试验,研究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年代际可预报性和预报技巧。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年平均SSTA在年代际尺度上可预报性和预报技巧表现较低,明显弱于北大西洋。通过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