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海鸥”期间南海北部波浪和SST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陈彤彤;周良明;王智峰;李庆杰; 出处:海洋湖沼通报. 2017,(04):1-11
- 摘要:采用SWAN波浪模式对201415号台风‘海鸥’期间的海浪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较好。台风风场由圆形对称Jelesnianski-II模型构造,风场结构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台风过境期间的变化情况。根据台风期间的实测温度数据以
论地形对洋流影响的初步实验模拟- 作者:李智明; 出处: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3):74
- 摘要:随着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地形对洋流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相关研究表明,在旋转流动系统中,受柯氏力影响,地形对流动的影响与在惯性系中表现的特点有很大不同。本文将探讨旋转试验台上,地形对洋流
波浪在沙质海床上传播波长变化- 作者:倪云林;章哲文;唐志波;王晋宝;李德堂; 出处: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03):51-55
- 摘要:沙质海床具有渗透性,会引起波浪的波长变化。基于线性波浪理论,采用Mendez提出的摄动方法,在已知波浪周期、水深和海床渗透系数的条件下,数值求解了渗透海床上的波浪色散方程,得到相应的波长,进而研究不同渗透系数和相对水深的沙质海床上波长的变化
湾口围填海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逸聪;王义刚;黄惠明; 出处:水运工程. 2017,(03):44-50
- 摘要:从潮流、潮通量与水交换3个方面探讨湾口围填海对海湾内海与江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工况的影响区域大多在外湾,围填使得金鼓江江道宽度缩窄、江内流速减小,潮通量减幅达17%,半交换周期增大达1.21 d;老人沙圈围虽增大了东水道的潮量,但金鼓江
“人工造冰”,北极有救了_- 作者:倪伟波; 出处:科学新闻. 2017,(03):44-45
- 摘要:北极气温持续升高,这使得科学家们开始考虑更加激进的方案,以避免灾难的发生。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北极海冰的气候效应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也在逐渐减少。通常来说,每年3月,北极海冰会
风暴潮灾害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影响及防御对策探讨- 作者:邵继彭;张民升;李凤湖;李磊;陈海峰; 出处:海河水利. 2017,(03):27-29
- 摘要: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渤海湾的中心位置,针对渤海湾海洋灾害的特点特别是风暴潮对滨海新区产生的灾害损失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潮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对策,以提高整体防潮水平、保障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海域“达维”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作者:刘文坚;李瑞杰;林祥;董啸天;李玉婷; 出处:水运工程. 2017,(03):22-27+64
- 摘要:为提高风暴潮的模拟精度,将台风风场模型与NCDC背景风场进行叠加,考虑天文潮对风暴潮的影响,应用二维水动力模型MIKE21模拟了1210号台风"达维"(Damrey)期间江苏海域的风暴潮增水。比较不同气压场公式及不同最大风速半径公式构造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