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库

  •   一种提高粘土矿物去除赤潮生物能力的新方法
  • 作者:俞志明 邹景忠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226-232
  • 摘要:在研究粘土颗粒与赤潮生物絮凝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粘土表面改性对其絮凝作用影响的理论模型,认为改变粘土颗粒的表面性质提高其去除赤潮生物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在粘土中引入PACS(聚羟基氯化铝)的改性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n)体系,粘土中引入微量PACS后,其去除率达9...

  •   大连湾赤潮生物──赤潮异弯藻
  • 作者:郭玉洁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211-215,T001
  • 摘要:于1985,1986和1987三年的夏季在辽宁大连湾采集赤潮生物──赤潮异弯藻,以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分类研究;同时述及其分类沿革及至今仍存在的争议,结合本种在大连湾的生态特点简要地综述了其在世界上的分布,生理宗,昼夜垂直移动,营养摄取以及细胞分裂周期和种群繁殖等。结果表明,在温带近海夏,秋季潮异弯...

  •   大鹏湾几种赤潮甲藻的分类学研究
  • 作者:齐雨藻 钱锋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206-210
  • 摘要:对采自深圳大鹏湾的5种赤潮甲藻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其中海洋原甲藻属pro-rocentrum2种:P.micans Ehrenberg,P.minimum(Pavillard)Schiller;亚历山大属Alexandrium2种:Atamarense(Lebour)Balech,A.catenella(Whedo...

  •   大鹏湾赤潮多发区的叶绿素α分布与环境关系初探
  • 作者:黄良民 钱宏林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197-205
  • 摘要:根据1990-1991年大鹏湾盐海田域4个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赤潮我发区海水中叶绿素α含量的测值范围为0.06-8.28mg/m^3,平均为1.33mg/m^3。季切平均值以春,秋季较高,夏,冬季较低;表层的叶绿素α含量稍高于底层。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影响叶绿素α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Fe,COD...

  •   湛江港浮游植物与赤潮植物的初步研究
  • 作者:吕颂辉 钱宏林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190-196
  • 摘要:于1987年8月在湛江港设13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7属94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日本星杆藻,佛氏海毛藻等。湛江港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港内外平均达1.3×10^4cell/L和7.3×10^5cell/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除两个点无机氮浓度略超标外,所有站位未达到富状晔...

  •   深圳湾,大鹏湾海水和底泥中维生素B1,B12测定结果及初步分析
  • 作者:谢镜明 马卿云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185-189
  • 摘要:于1989-1991年对深圳湾大,大鹏湾海水及底泥的维生素B1和B1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湾海水中维生素B1和B12含量绝大多数在10ng/L以下;在底泥中的含量最高也仅36×10^-^9,不会诱导赤潮发生。

  •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环境要素分析—营养盐状况
  • 作者:洪君超 黄秀清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179-184
  • 摘要:从长江口1990年6月的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可见,由于潮汐的作用,观测水域各营养盐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周日波动特征,其中,NO3-N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幅度可达1倍以上。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NO3-N,PO4-P和SiO3-Si值都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PO4-P达3倍上;N/P值则急剧上升,峰...

  • 进入数据库...      请浏览:命中 1860 篇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