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库

  •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分析
  • 作者:王寿松 夏综万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146-151
  • 摘要:根据1990-1992年期间对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的大量研究资料,从气象,海况,化学,生物等4方面筛选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环境的22种基本要素,并利用演绎结构模拟(ISM)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关系,推导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整体关联结构图,从6个先后层次上层上直观地反映出赤发生的...

  •   初析赤潮成因研究的围隔实验结果──几个理化因子与硅藻赤潮的关系
  • 作者:林昱 庄栋法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139-145
  • 摘要: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地临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报道的厦门西海域赤潮过程,分析几个主要理化因子(水体稳定性,无机氮,无机磷,可溶性锰锰,可溶性铁和维生B12)与硅藻赤潮发生及其规模的关系。

  •   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
  • 作者:齐雨藻 梁松    出处:海洋与湖沼1994,25(2).-132-138,T001
  • 摘要: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褐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o)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

  •   海面溢油轨迹的分析与预报
  • 作者:娄安刚 奚盘根    出处: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4).-477-484
  • 摘要:考虑主要分潮(M2,S2,K1,O1,M4,MS4)的潮流以及M2分潮的潮汐余流,建立预报潮流场,并考虑海面风力的作用以及油的蒸发和乳化,利用欧拉一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油膜的中心点,提出预报油膜的轨迹及其扩散范围。该模型适用于近岸事故溢油的快速预报。

  •   大连湾溢油动态的监测模式
  • 作者:郭秀斌 殷佩海    出处: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4,20(3).-26-32
  • 摘要:应用Fay’s三阶段理论,建立了海面溢油的扩散、蒸发模型,并考虑了风、海流(潮流)影响,对溢油的漂称模式进行了讨论。最后,选择了大庆原油,在大连湾内对上述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   海上溢油溶解过程的研究
  • 作者:杨庆霄 徐俊英    出处:海洋学报1994,16(3).-51-56
  • 摘要: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某石油烃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不仅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该成分在石油中的百分含量,海水中深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海上实验中以0^#烃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构烷烃、总环烷烃和总芳烃在海水中的垂直扩散系数和溶解量,并建立了预报海水中油浓度和溶解量的方法,在...

  •   黄骅沿海赤潮发生机制的初步探讨
  • 作者:张启东    出处:海洋渔业1994,16(2).-63-68
  • 摘要:

  • 进入数据库...      请浏览:命中 1860 篇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